联系我们

運河古城 赫赫“台甫”

发表时间: 2025-10-30 来源:华体会网站赞助皇马

  習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明,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使用好。近年來,大運河河北段保護傳承使用不斷获得新打破,為全面展現我省在大運河文明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进步、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明旅行融合發展等方面获得的效果,本報今起推出《千年文脈·生机運河》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秋日,陽光透過薄霧洒在永濟渠古河道的水面上。10月14日,“千年文脈·生机運河”大運河河北段文物保護使用效果媒體採風團抵達邯鄲台甫。這座歷史上因運河而興亦因運河而湮,終又因運河重獲重生的“北方重鎮”,正以其獨有的語言向我們訴說著千年蝶變。

  回眸歷史,運河始終牽動著台甫的命運。隋煬帝開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自此“舟楫競航,漕運不絕”。至唐代,永濟渠上“糧漕船、商船、水師船多達3萬艘”,魏州(今台甫)作為運河中段樞紐,一躍成為“河北道”治所。詩人李白游歷至此,曾以“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的詩句,勾勒出盛唐時期運河與城市的融合圖景。

  走進台甫府故城遺址博物館,巨大的沙盤重現了北宋“北京”台甫城的繁華盛景:街巷縱橫,舟楫如織,永濟渠畔商賈雲集。這座面積達26平方公裡的古城,始建於公元360年,卻在公元1401年因漳河、衛河齊發的大洪水而深埋地下。

  洪水雖使台甫府湮沒,卻也將其以另一種方法封存。台甫府故城考古作业項目負責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副研讨員任雪岩介紹,近幾年考古作业發現,故城城市布局呈現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環套的“回”字形格式,形制與北宋東京城極為类似。

  在考古遺址復原展现區,通明玻璃棧道之下,破碎的瓷片、明晰的修建基址無聲訴說著往昔。任雪岩補充道:“2018年重啟考古作业后,我們明確了遺址‘回’字形三重城布局,不僅厘清了路網、河道遺跡,還確認宮城始建於北宋前期、內城建於中晚唐,為研讨宋元城市供给了珍貴實物資料。”

  這些發現,不僅印証了文獻記載,更提醒出大運河與這座古城血脈相連的命運軌跡——永濟渠帶來漕運鼎盛,而漳、衛河的泛濫,又讓古城繁華被深深埋葬。

  我們行至台甫石刻博物館,仿宋式修建群守護著跨过千年的“石上史詩”。首要映入眼帘的是高達12.34米的五禮記碑,它巍然矗立,見証著時代的更迭。“此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是唐代何進韜的德政碑,北宋時改刻五禮新儀,又稱五禮記碑,明末被洪水埋葬后又重見天日。它的命運幾乎與台甫府的興衰歷史相同。”本地講解員趙家慧介紹。

  而氣勢壯觀的五禮記碑,僅僅是台甫石刻寶庫的一角,灿烂奪意图石刻藝術在這裡大放異彩——

  我國迄今出土墓志銘中最大唐代墓志銘何弘敬墓志銘,其銘文為研讨唐代藩鎮歷史供给了珍貴資料﹔朱熹寫經碑上的行書窠字體,展現著宋代書法的藝術成果﹔狄仁杰祠堂碑則銘記著一代名相的永存功績……他們串聯起唐代藩鎮歷史、宋署理學思维與一代名臣風骨。這些严寒的石頭因鐫刻了文字與情感,歷經千年風雨仍在訴說著時代的波瀾。

  這些石刻不僅是藝術,更是運河文明的載體。“我們這裡有许多本地志願講解員,我们期望把家鄉的歷史講給更多人聽。”趙家慧的話語中透著骄傲,與當地許多青年志願者一樣,她期望讓更多人從金石銘文中讀懂家鄉台甫曾經的輝煌。

  為了預防洪流災,明代異地重建台甫府城時,充沛發揮了陈旧的御敵、營建和水利才智,將其建成“龜背城”,即中間高、四邊低,並挖了四個大坑,下雨或许水患時,能夠充沛導流,不會在城中留下積水。不僅郊外護城河與運河和支漳河相通,且在四座城門之內各修有登城馬道,一旦有戰事或洪水,便於調集人進行防护。

  暮色漸濃,自台甫府城北門“端智門”入城,我們似乎完成了一次時空穿越。剛出爐的台甫燒餅令人垂涎,台甫鼎鼎的台甫小磨香油飄出陣陣濃香﹔文創店與漢服體驗館中,年輕人絡繹不絕。當地作业人員笑言:“來我們台甫,除了吃住,景點都不要錢。”一句輕鬆的打趣,背面是文明同享的胸懷與自傲。

  登臨古城牆,夕陽余暉將青磚染上一片暖金。遠處,護城河靜靜流动﹔近處,游客在城牆上悠閑漫步。這一刻,歷史與現實完美融合——不遠處的地下是熟睡千百年的北宋故城,此處是生機盎然的現代日子﹔深埋的遺址見証著運河旧日的輝煌,熱鬧的贩子煙火則續寫著新時代的傳奇。正如當地文史學者所言:“台甫之魂,系於運河﹔運河之脈,延綿古今。”

  现在,台甫縣正積極推進大運河展现使用,通過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文物修繕、博物館建設等一系列工程,讓深沉的歷史文明在當代煥發新的生机。運河不息,文脈永續,這座被運河托起的千年古城,正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嶄新篇章。(記者劉萍 見習記者崔玉潔)

  公民網張家口10月22日電 近来,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各大雪場已開啟造雪形式,其间萬龍滑雪場經過30小時不間斷的造雪作業,於10月21日正式開板,標志著2025—2026雪季開啟。 據了解,萬龍滑雪場通過優化造雪管線,升級造雪技術等办法,結合氣溫、濕度等實時數據動態調整造雪計劃,进步造雪功率,開板時間為歷年最早,首先開放5條雪道,開放雪道數量和可滑行面積為歷年開板之最。…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